常德日報記者 楊志英 通訊員 符勇韜 文/圖
6月30日,常德市中心血站機采科,43歲的丁華再次如約進行無償獻血。這已成為他生活中的一種習慣,而這份堅持,源于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
去年10月,丁華的母親被確診為兇險的急性髓系—淋巴混合型白血病。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讓全家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丁華和家人立即帶著母親輾轉常德、長沙多家醫院求醫,得到的都是同一診斷結果,他感覺“世界瞬間墜入黑暗”。
在母親入院初期,恐懼和絕望日夜伴隨著丁華。他深夜常被噩夢驚醒,白天卻要在母親面前強裝鎮定,把焦慮深埋心底。然而,在這直面生死的病房里,他也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他目睹了患者忍受著化療和靶向治療帶來的巨大痛苦,只為爭取一線生機;看到醫生爭分奪秒地救治,家屬日夜不離地守候。這里每天都在上演著生離死別,但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與命運抗爭。
陪伴母親治療的過程,讓丁華深切體會到血小板對白血病患者的重要性。母親確診時血小板驟降至危險值,急需輸注血小板。同病房一位來自漢壽的病友家屬,其妻子同樣因血小板極低而命懸一線。那一刻,丁華深刻理解了每一份及時的血小板,都是與死神賽跑的“生命希望”。2024年11月29日,他第一時間獻出了2個治療量的血小板,還積極發動同學朋友無償獻血。
幸運的是,丁華母親的病情后來逐漸穩定,暫時不需要輸血支持,但丁華的獻血之路并未就此停止。現在,他堅持每兩周捐獻一次成分血,至今已累計捐獻14次,總計28個治療量。“我總想著,在醫院的某個病房里,或許正有患者像當初我的母親一樣,焦急地等待著這份希望。”丁華的話語樸實而真摯。他的善舉也感染了女兒,女兒表示明年滿18歲后也要加入無償獻血的行列。
這份對生命的敬畏與熱愛,讓丁華作出了一個更重大的決定。6月26日,他走進常德市紅十字會,鄭重簽署了造血干細胞捐獻同意書。“如果有一天我的造血干細胞能與患者匹配成功,我希望能成為他們生命里的一束光。”丁華堅定地說。
從病患的家屬,到挽袖救人的獻血者,再到志愿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登記者,丁華正用實際行動,將他從“至暗時刻”汲取的力量,化作照亮他人生命的溫暖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