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徐珊珊 見習記者 陳意皓 通訊員 肖晶方 文/圖 近日,常德市婦幼保健院眼耳鼻喉科接診了一名因鼻腔持續散發臭味而就診的兒童。經檢查,醫生在其右側鼻腔內取出一枚已發黑發臭、長達近3厘米的異物,該異物與黏膜粘連并引發膿性分泌物。

患兒父親表示,初期僅以為孩子不講衛生,直至異味加重且出現膿涕才就醫。接診醫生指出,鼻腔異物種類多樣,包括玩具零件、紐扣電池、食品(如花生、豆類)及戶外小石子等。其中紐扣電池和尖銳物品危害極大,可能導致化學燒傷或穿孔。若孩子出現單側鼻塞、惡臭膿涕、反復挖鼻伴哭鬧、睡眠異常鼾聲等癥狀,須立即就醫,切忌自行掏挖,以免加重損傷。
數據顯示,3歲以下兒童中約7%發生過鼻腔異物事件,其中80%未被家長及時察覺。醫生強調,家長應教育兒童勿將物品塞入鼻腔,選擇無小零件的玩具,妥善收納細小物品,并避免幼童食用堅果類食物。日常加強觀察,發現異常及時送醫,可有效降低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