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王浪 通訊員 吳秀英 文/圖 當罕見的“鏡面人”遇上高難度的超低位直腸癌,一場考驗醫生逆向思維與精湛技術的生命保衛戰在常德市第一中醫醫院打響。近日,該院胃腸、疝、小兒外科團隊成功為一名全身內臟器官反位的患者,實施了腹腔鏡超低位直腸癌根治術,目前患者恢復良好。
9月初,老黃(化名)因排便異常、每日如廁多達20次,且伴有黏液、便血、不成形等癥狀,來到常德市第一中醫醫院求診。經胃腸、疝、小兒外科任軍華主任醫師初步診斷,其直腸內存在占位病變,高度懷疑為直腸癌。

進一步的腸鏡及病理檢查證實,老黃直腸內腫瘤為腺癌,且距離肛門僅4cm,屬于低位直腸惡性腫瘤。核磁共振結果還顯示,腫瘤已侵犯精囊腺,并伴有局部淋巴結轉移,病情較為復雜。更為特殊的是,影像檢查顯示,老黃的心、肝、脾等所有內臟器官呈180度反位,就像是正常人在鏡子中的影像,是發生率僅為百萬分之一的“鏡面人”。
“這相當于要求一個習慣用右手的人,突然用左手完成一幅精細的工筆畫。”任軍華形象地比喻。他解釋,超低位直腸癌手術本身已是挑戰,疊加器官反位,意味著所有的手術操作、術者站位和器械移動都必須進行“逆向思維”,毫無既有經驗可循,極大考驗主刀醫生的熟練度和團隊的臨場配合。

此外,老黃還合并房間隔缺損、高血壓等多種基礎疾病,讓治療難上加難。面對這一復雜病例,醫院迅速啟動多學科會診,最終決定迎難而上,為老黃施行手術。
在充分的術前準備后,任軍華帶領手術團隊,在“反向解剖”的區域中精準操作,成功將侵犯精囊腺被膜的腫瘤完整切除,并完成了回腸預防性造口術。手術過程順利,患者生命體征平穩。
“鏡面人”雖然內臟全部錯位,但只是位置發生變化,生理功能可能與常人一樣,對健康與生活沒有太大影響。專家提醒,“鏡面人”內臟功能通常與常人無異,但一旦就醫,務必主動、明確告知醫生這一特殊生理情況,以免因臟器位置不同導致誤診或誤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