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楊榮國 通訊員 王穎 文/圖
在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暨對口援藏30周年之際,常德市近日組織常德絲弦藝術劇院藝術團(以下簡稱常德藝術團),跨越近3000公里,奔赴平均海拔近4000米的山南市隆子縣,在玉珞文化旅游節期間成功獻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德絲弦”的專場演出。此次活動不僅為高原佳節增添了濃郁的湖湘文化色彩,更成為常德市對口支援隆子縣工作從物質賦能深化至文化共鳴的生動見證。


盡管面臨高原反應的挑戰,常德藝術團的全體成員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演出。藝術團團長郭晶晶說,隊員們克服身體不適,精心排練兩個月,只為將最具常德特色的藝術精品原汁原味地呈現給隆子縣的各族同胞,傳遞來自魚米之鄉的深情問候。

演出現場氣氛熱烈。婉轉細膩的常德絲弦《常來常德》與高亢奔放的藏族民歌、豪邁粗獷的珞巴族舞蹈同臺綻放。不同藝術形式的碰撞交融,為當地民眾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聽盛宴。藏族觀眾欣喜地說,雖然語言不通,但美妙的旋律和表演讓大家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多樣魅力。

湖南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隊常德組組長崔曉偉介紹,自1995年對口支援隆子縣以來,常德已累計派出11批共240余名援藏干部人才。近三十年間,援藏工作涵蓋了教育、醫療、產業、基建等多個領域,并持續推動常德與隆子兩地多層次、多形式的交往交流交融。此次非遺赴藏展演,旨在進一步增強文化互動,促進民族感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文化潤疆藏,湘情連山海。本次跨越地理阻隔的文化之旅,成功搭建起一座溝通心靈的藝術橋梁,標志著常德對口支援工作進入了物質幫扶與精神文化交流并重的新階段,為譜寫民族團結進步新篇章注入了深厚而持久的文化動能。













